客户端

有材APP下载

新材料在线APP下载

寻材问料下载

开通会员

精彩推荐

会员享研报折扣价、看项目BP、约投资人、每日在通讯录加更多好友等特权

开通会员 查看会员特权

登录/注册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
编号:
名称: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及其衍生技术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
领域: 生物医用
成果形式:
投资额:
案例数: 2-5家
技术阶段: 小批量阶段
合作方式: 技术许可,其他

方案详述

不孕不育症是妇产科常见病、多发病,在育龄期约有8%的夫妇因各种不同原因不能生育。而且,随着社会发展、工业污染、大气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孕不育症的发病率将逐年继续增高,每年约新增200万对患不孕症的夫妇。这已经成为关系到家庭和睦和社会安定的社会问题,也是全世界各界关注的一个主要的医学热点。


1978年,世界首例体外授精-胚胎移植技术(in vitro fertilization & embryo transfer, IVF-ET,试管婴儿)的成功掀开了人类治疗不孕症的新纪元,此后又以IVF-ET为基础开发了多项衍生技术[如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胚胎种植前遗传学诊断(preimplantation genetic diagnosis, PGD)、胞浆置换等]。目前辅助生育技术已成为治疗不孕症的主要手段之一。


自1993年起,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李尚为教授带领项目组成员即开始进行胚胎着床和卵泡发育调控因素的基础研究,于1994年在著名杂志Endocrine Journal上发表论著2篇。1997年5月我院辅助生育技术正式应用于临床, 1997年获得四川省首例试管婴儿成功,1999年获得西南首例绝经妇女的赠卵试管婴儿成功,2002年获得四川省首例囊胚培养移植、首例胚胎冷冻及解冻移植、首例睾丸活检+ICSI、首例宫内减胎术成功。2002年率先在四川省开展胚胎种植前遗传学诊断(PGD)的临床应用, 并获得一例妊娠流产。2003年又率先开展激光打孔辅助胚胎孵化技术,填补了四川省在该领域的多项技术空白。成为国内第一批、四川省首家获得卫生部IVF和ICSI准入的生殖医学中心。


同时,本项目在以提高辅助生殖技术的成功率、降低副作用和并发症发生为主要目的的基础上,不断改进临床各种相关方案和实验室的培养方法,并从基础研究方面探讨卵泡发育、胚胎着床的部分调节机制(免疫相关因素和生长因子等);对进行IVF-ET的患者夫妇进行心理咨询和心理干预,探讨女方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对IVF妊娠结局的影响和心理干预对妊娠结局的改善。使辅助生殖技术更能安全有效地为广大不孕症患者服务,从而更好地解决了四川省甚至西部地区不孕症的诊治工作,并带动四川省及西部地区生殖医学的临床及基础研究的发展,为地方辅助生殖技术及其相关医学学科的发展搭建一个研究平台。


目前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至2007年,中心已完成近4000例的IVF及其各项衍生技术的临床治疗工作,临床妊娠率已由最初的25%上升到2007年的38.65%。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5项,发表论文45篇,其中Medline收录9篇,SCI收录2篇,课题组发表论文共被引用102次,举办国际研讨会1次(2007年9月主办、国际绝育与生育协会协办“卵巢功能保护与辅助生殖技术的安全性研讨会”),在全国首次提出“辅助生殖技术安全性”论题。2005年协助四川省卫生厅举办了四川省ART技术和管理学习班,为四川省ART技术的规范提供了技术和理论支持。参编书籍6本,培养博士生11名,硕士研究生15名。

技术优势

主要技术指标:

我院生殖中心自1994年即开始从事不孕症方面的相关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工作。主要工作成绩如下:


1998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支持。在国内、外首先提出孕激素对于胚胎“植入窗”预测作用,并首次报道了孕激素在早期妊娠期间对蜕膜基质细胞和绒毛滋养层细胞中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系统的调节作用的相关研究。在国内外率先报道TGF-α和myc 蛋白作为卵巢内局部的调节因子,通过自分泌和旁分泌途径,协同参与人卵母细胞最初的生长、卵泡细胞的增殖分化和黄体细胞凋亡的过程。


1996年建立了体外受精实验室。


1997年5月开始IVF-ET的临床工作,于1997年10月获得四川省首例试管婴儿临床妊娠成功,1998年7月顺利分娩两男婴。


2000年2月8日成功分娩西南首例绝经妇女的赠卵试管婴儿。


2001年获得ICSI技术的临床妊娠和四川省首例囊胚培养移植、首例胚胎冷冻及解冻移植、首例睾丸取精卵胞浆内注射、首例宫内减胎术的成功。


2002年在四川省率先开展胚胎种植前遗传学诊断(PGD)的临床应用,并获得一例妊娠流产。该项目相关工作获得教育部博士点基金、四川省攻关项目和四川大学临床新技术基金支持。


2003年在四川省率先开展激光打孔辅助胚胎孵化技术。


在国内外首次研究报道了中国人群中一氧化氮合酶3基因多态性与复发性早期自然流产的关系。


在国内外率先报道习惯性流产患者中蜕膜组织中巨噬细胞呈递抗原功能的激活和干预协同刺激信号CTLA4抗体与CTLA4Ig结合后,都可以使Th1/Th2细胞因子向Th1型细胞因子偏移,从而导致自然流产的发生。


在国内外首次提出使用新型玻璃化冷冻的方法(NIV),采用新载体冷冻卵巢组织片,提高降温速率,同时以低浓度(15%DMSO+15%EG)和最小体积的冷冻保护剂对卵巢组织进行保存。相关论文已被Human Reproduction收录。


在国内、外首次通过评定IVF-ET病人的焦虑和抑郁情绪,以及测定血液、卵泡液中去甲肾上腺素的浓度,发现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对临床妊娠率的负面影响。

采用系统性评价的方法,在国内、外首先报道了中药治疗女性输卵管性不孕和免疫性不孕的治疗作用。


本中心在国内外率先采用腹腔镜下选择性异位妊娠病灶套扎术,对IVF-ET后发生宫内、宫外孕(间质部)同时存在的病例进行治疗,并成功完成2例。相关文章已发表于Inter JObstet & GynecoL(April 2008)(SCI收录)。


不断改进IVF中临床超促排卵方案和实验室的培养体系和配子处理方法,以及尽早对IVF的妊娠结局进行预测,保障IVF及各项衍生技术的临床妊娠率今年来逐步提高。


以上各种技术的开展填补了四川省在该研究领域和临床应用的多项空白。


临床应用方面,自1997年至2007年底,中心共完成近4,000个周期的IVF和ICSI的治疗周期,妊娠率从最初的20.98%到现在的38.65%,冻融胚胎解冻复苏移植妊娠率接近30%。


临床及基础科研方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博士点基金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5项,发表论文45篇,其中Medline收录9篇,SCI收录2篇,课题组发表论文共被引用102次,参编书籍6本,培养博士生11名,硕士研究生15名。




应用领域及市场需求分析:

本项目主要应用于不孕不育症的治疗。



目前,不孕不育症是妇产科的常见病、多发病,在育龄期约有8%的夫妇因各种不同的原因不能生育,以此推断全世界约有5000-8000万人存在不能生育的问题,国际妇产科联合会1990年估计,由于女性因素引起不育者占25-37%,男性因素占8-22%,双方因素占21-38%。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大约10--15%的夫妇患有不孕症,发病率约3.89-19.08%,总不孕率约为6.89%。而且,随着社会发展、工业污染、大气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不孕不育症的发病率将逐年继续增高,每年约新增200万对患不孕症的夫妇。随着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及其衍生技术的不断发展,已成为治疗不孕不育症的重要手段之一,上述各项辅助生育技术的成功应用将产生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联系方式

客服
075586060912
service@xincailiao.com

推荐方案

点击咨询

客服

下载APP

公众号

让客服与您联系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让客服为您提供专属服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