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有材APP下载

新材料在线APP下载

寻材问料下载

开通会员

精彩推荐

会员享研报折扣价、看项目BP、约投资人、每日在通讯录加更多好友等特权

开通会员 查看会员特权

登录/注册

热门媒体号

热门企业号

一张图看懂成都新材料产业-综合篇

来源:新材料在线|

发表时间:2016-11-07

点击:1


伴随着“十三五”规划出台和《中国制造2025》的出炉,新材料被认为是未来最值得布局的行业之一。这几年,成都已快速崛起成为国内可以排名前10位的新材料产业之城。面对全球新材料领域愈发激烈的竞争和国内诸多城市在这一领域的快速崛起,成都积极吸纳各类资源,以较强的科研实力、较好的新材料产业基础、较为适宜的创业环境,厚积薄发,在高性能纤维和复合材料、电子信息材料、轨道交通材料等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加速突破,带动全产业链跨越发展,推动工业转型升级。


一产业概览


2013年,成都市新材料产业全年完成行业总产值为266.62亿元,主营业务收入229.81亿元。根据《成都市新材料产业功能区产业规划》提出到2015年,成都市新材料产业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以上;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以上,利税突破200亿元以上,未来成都新材料产业成长预期看好。


1:成都新材料产业SWOT分析

数据来源:《2014年成都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年鉴》



二热点关注


1、国内首个3D生物打印研究院在成都成立


国内首家3D生物打印研究院——四川省生物增材制造产业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产研院”)由四川蓝光英诺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联合建立,落户成都高新区西部园区。


“产研院”以做3D生物打印全球开拓者为目标,将开展3D生物打印新技术研发、产业转化以及全球创新人才培养。借助“蓝光英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三大技术平台——“3D生物打印大数据与云计算平台”“个性化医疗生物墨汁产业化技术平台”“3D生物打印设备技术平台”,在人才培养、关键技术研发、技术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等领域持续创新。


以同南方医科大、西南交大、重庆理工大学等就人才培养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契机,产研院已同步申报四川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同时发起“3D生物打印高端精英培养计划”,每年将在全国各类“985”“211”重点大学中选取20名全日制博士、硕士研究生进行培养,未来35年内,为全川3D生物打印领域培养、输送超过1003D生物打印领域高端人才。


2、近百亿投资 14个节能环保项目在金堂集中开工


位于金堂的成都节能环保产业基地起步区二期,总投资94.6亿元的14个重大节能环保产业项目预计全部达产后,每年将新增销售收入422.508亿元、税收36.885亿元以上。截至目前,基地已建和在建面积25.8平方公里,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70亿元,规上企业产值超180亿元,形成了以中节能、环能德美、美富特膜、易态科技、建龙集团、河北先河、格林兰特、长虹格润等为代表的高效节能装备制造、大气污染治理、在线监测设备制造、水污染治理设备制造、固废处理、降噪减振装备制造企业64家,以上海同捷、大瀚新能源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5家。成都节能环保产业发展呈现出“速度领先、总量倍增”的良好势头。


目前金堂已纳入成都工业“4+1”战略空间布局,将加快建设一座设计科学、气魄宏大、功能完备、业态高端的现代产业新城,力争到2017年,基地建成规模达到40平方公里,工业销售收入实现800亿元;计划“十三五”期间销售收入突破1000亿元。


3、牵手亿纬锂能,硅宝科技快速切入动力电池安全业务


硅宝科技发布公告,为提高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安全性、稳定性及改进速度,公司与亿纬锂能就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性整体应用解决方案,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这意味着硅宝科技在锂电池安全业务方面获得了市场的认可,公司有望通过该项业务分享国内正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产业蛋糕。


根据协议,硅宝科技将研发的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安全性整体解决方案应用于亿纬锂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用于提高其产品的安全性、稳定性、抗震性及密封性;硅宝科技根据协议相关规定,向亿纬锂能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包提供硅酮灌封胶产品,以及相应的技术服务。公司表示,亿纬锂能为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的优秀企业,致力于整体提高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整体性能。硅宝科技为国内有机硅密封胶领域的领导企业,已研发出可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领域的安全整体解决方案。通过双方合作,有利于发挥双方所在领域优势,有利于共同提高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安全性、稳定性及改进速度。


4、国内首片0.2mm TFT-LCD玻璃基板在成都中光电成功下线



通过对熔解工艺、成型工艺、切割工艺、物流技术、检验包装和装备技术的刻苦攻关,在成都中光电公司突破多项技术瓶颈,终于成功开发出国内首片0.2mm TFT-LCD玻璃基板产品,再次竖立起国内液晶玻璃基板制造技术的新标杆。到目前,该公司已经创造了多项国内液晶玻璃基板的行业纪录,成为了具有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高端制造企业。


三重点企业


1:成都市新材料重点发展领域企业分布


数据来源:《2014年成都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年鉴》


四科研建设


成都市共有新材料行业领域的各级企业技术中心40户,其中获得国家认定的1户、省级认定的21户、市级认定的18户。


2:成都市新材料企业技术中心行业领域分布图


数据来源:《2014年成都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年鉴》


成都市共有新材料技术领域的各级各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9个,其中国家级4个、省部级21个、市级6个。


3:成都市新材料技术领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布图


数据来源:《2014年成都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年鉴》


2:成都市主要新材料领域专业技术服务机构情况 

名称

服务介绍

主要项目

成都新材料产业研究院

新材料产业研究与决策咨询、专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运营、成果与项目的转化孵化服务、科技交流与科技中介业务等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产业发展研究》、《四川省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行业检验检测能力调研》等自主课题研究报告;《高性能纤维产业发展研究》、《大功率 LED 产业现状调研与对策研究》、《推动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的科技服务体系研究》等软科学课题研究报告;组织建设完成“高分子材料合成中试平台”和“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分析测试平台”的一期工程。

成都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提供技术交流平台、生产市场、发展支持

《成都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创新产业集群建设与发展规划》制作申报、织申报成都市科技局“成都市八大科技产业化工程重大项目”。

数据来源:《2014年成都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年鉴》


成都市在新材料领域获得国家、省、市科技计划立项284项,其中国家级50项、省级99项、市级135项。


4:成都市科技计划新材料技术领域立项分布图


数据来源:《2014年成都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年鉴》


五规划前瞻


1、新材料产业园区基本发展情况

成都市各区县新材料产业园区的建设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以“成都市新材料产业功能区”为核心,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成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成都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双流西航港开发区、彭州工业集中区和成眉工业园为重点的“一核六点”的产业空间布局。其中,成都市新材料产业功能区已成为全市和四川省新设立的“天府新区”规划发展新材料产业的主要承载区域。


5:成都新材料产业园区“一核六点”空间布局


数据来源:《2014年成都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年鉴》


3:成都市新材料领域产业基地认定名单

数据来源:《2014年成都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年鉴》


“一核”基本情况


成都市新材料产业功能区(即“一核”)是成都市规划的13个市级战略功能区之一,位于新津县城东,也即天府新区总体规划“一带两翼”中的西翼和“一城六区”中的成眉战略性新兴产业功能区内的新津分区,总规划面积34.3平方公里。


4:“六点”产业园区发展定位

产业园区

规划定位

青白江工业集中发展区

以高性能纤维、聚合物基体材料为主导的高端新材料,重点发展玻璃纤维、无甲醛离心玻璃棉、阻燃纤维、复合竹纤维、复合材料、三聚氰胺等相关产业

成都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围绕开发区主体功能,重点发展先进储能材料

成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成都市电子信息制造、生物医药等高技术产业的集聚区

双流西航港开发区

围绕开发区的主体功能,重点发展新能源材料

彭州工业集中发展区

重点发展高端塑胶和特种工程塑料制品

成眉工业园

重点发展与核心区配套的新材料产业项目

情况数据来源:《2014年成都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年鉴》


2、成都市新材料产业功能区产业规划

①发展定位


围绕成都市“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的历史定位和长远目标,以发展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辐射力的新材料项目为核心,以培育和构建上、下游产品链为支撑点,构建科技含量高、经济和社会效益好、资源配置合理、具有持续发展能力、环境友好的产业体系,将功能区建成特色鲜明、西部领先、全国一流、国际知名的新材料产业城。


②产业发展目标


5:成都市新材料产业功能区产业规划阶段目标

时间

规划目标

第一阶段( 2010-2015年)

2015年,实现销售收入300亿元以上,新材料产业链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初具规模,成为西部领先新材料产业示范园区。

第二阶段( 2016-2020年)

2020年,实现销售收入1000亿元以上,新材料产业集聚效应明显,商贸物流、总部经济等配套功能强劲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复合型新材料产业基地。

第三阶段( 2020年以后)

新材料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强,在全球占据重要地位,成为国际影响力广泛的新材料产业城。

数据来源:《2014年成都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年鉴》


6:成都市新材料产业功能区产业规划分领域目标

新材料领域

2015年目标

2020年目标

高性能纤维及其复合材料

销售收入100亿元,利税20亿元

收入300亿元,利税60亿元

轨道交通材料

销售收入100亿元,利税20亿元

收入200亿元,利税40亿元

电子信息材料

销售收入30亿元,利税6亿元

收入150亿元 ,利税30亿元

其它新材料

销售收入70亿元,利税14亿元

收入350亿元,利税70亿元

合计

销售收入300亿元,利税60亿元

收入1000亿元,利税200亿元

数据来源:《2014年成都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年鉴》


③产业发展重点


7:成都市新材料产业发展重点

新材料领域

发展重点

具体领域

高性能纤维及其

复合材料

纤维增强材料

芳纶纤维、聚苯硫醚纤维、碳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高性能玻璃纤维、玄武岩纤维、聚对苯撑苯双口恶唑( PBO)纤维等。各种各类纤维纱、纤维织物、纤维毡材等

基体材料

不饱和聚酯树脂、高性能环氧树脂、酚醛树脂、聚苯硫醚   PPS)、聚醚醚酮( PEEK)、热固性聚酸亚胺( PI

复材制品

覆铜板、防弹背心、头盔、烟气脱硫塔、复合筋、气瓶、风电叶片、轨道车辆用复材、纤维增强热塑性片材、缠绕制品、 SMCBMC模压制品、拉挤制品、连续板材

轨道交通材料

高速列车关键材料

高速车体材料及工艺、高速转向架材料及工艺、高速弓网关键材料及工艺、高速制动盘/片材料、车轴材料、减震降噪材料等

高速铁路建设关键材料

高速钢轨、路桥建设用材料、信号控制等

高速重载大型工程机械装备中的关键零部件消耗材料

大型线路捣固作业、钢轨铣磨车、现场钢轨焊接作业车耗材等

电子信息材料

专用材料

半导体材料以及配套的高纯的化学试剂,激光材料、光学功能材料、光纤材料、光电显示材料、光存贮材料等光电子材料,电子陶瓷材料中的功能陶瓷材料,磁性材料中的稀土永磁材料,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电子专用胶黏剂,电子密封材料,其他辅助材料等。

基础元器件

半导体集成电路、贴装式片式元器件、光电子材料制成的器件、敏感元件与传感器、新型环保电池等

其它新材料

新能源材料

太阳能电池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

化工新材料

改性树脂、特种工程树脂、有机硅单体及下游产品

新型建筑材料

高性能外墙自保温墙体材料、功能墙体材料、热反射涂料、相变储能材料、高效外墙和屋面保温材料、楼地面隔热保温材料等

生物医用材料

医用基础原材料和高端医用耗材

数据来源:《2014年成都市新材料产业发展年鉴》


3、成都新材料产业规划前瞻


①整合优势资源,形成产业集群态势


根据成都市政府最新规划发展动态来看,未来成都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加强新材料对传统产业的导入和产品改造,在应用领域拓展和产业化突破上下功夫,向高端化、规模化要效益。成都新材料产业规模化发展将主要围绕加强应用开发、扩大市场占有率、做大规模总量、形成产业聚集等主攻方向,突出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高性能氟硅材料、新型建筑材料、特种玻璃材料和新型合金材料领域,其中重点看好的项目涉及相关公司有新纶科技、硅宝科技、鲁晨新材、中光电等。


②明确产业重点发展方向


在《成都工业“1313”发展战略(2014-2017)实施计划》中,新材料与航空航天、生物医药、新能源、节能环保产业一起,被明确定位为加快发展的产业。此外,成都市最新制定的新材料产业推进方案中明确以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等为重点发展方向。


高端化发展以保持技术领先,注重自主研发,服务高端发展,形成行业先导为主攻方向,突出生物材料、稀土功能材料、新型功能涂层材料、激光晶体材料和石墨及碳素制品材料领域,重点抓好银河磁体、环碳科技、东骏激光、嘉州防水等项目。


③加强校地协同创新合作


成都,拥有着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等一大批具备国内一流研究实力的高校与科研机构——四川大学的高分子材料实验室是全国唯一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中科院成都有机化学研究所、电子科技大学电子信息材料研究、西南交通大学轨道交通材料与西南石油大学油田用高分子材料研究等都具有相当的优势。此外,成都在城市区位和人居环境、人才资源等方面也具有自身独特优势,不为成都新材料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下一步,成都通过进一步加强与在蓉高校院所的协同创新合作,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及地方经济发展。重点推进与四川大学合作共建“新材料产业园”,落实成都新材料产业研究院与四川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合作的“先进高分子材料中试孵化基地”的建设。


新材料在线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

点击咨询

客服

下载APP

公众号

让客服与您联系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让客服为您提供专属服务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