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上观新闻 |
发表时间:2016-11-28
点击:16
原材料、人工成本、物流费用上涨“三箭齐发”
由于产品特性,钢铁、煤炭等原材料价格的波动对于家用电器影响极大,尤其是钢材价格今年最高日涨幅可达300元/吨,截至目前已经累计涨幅200%以上。除了钢材,家电产品制造常用的铜、铝、塑胶等原材料价格也都全线上涨,这将会导致成品最终5-15%的价格上涨,而且以以往经验来看,此次大宗商品价格从上涨到回落周期最少在一年以上。
除了原材料上涨之外,因新的超限超载运输车辆处罚标导致的商品物流成本上涨也不容忽视。据了解,在修订后的处罚标准中规定,“每超载1吨最高罚款500元”——比原有标准高了好几倍,由于违法成本的上升,司机们都不敢继续超高超载,而这又将导致运费上涨30%以上。
原材料上涨、物流运费上涨再加上近些年人力成本的上涨,各行业商品涨价不可避免,再加上各种流通环节的折损及其他等因素,最终家电产品到终端消费者购买时价格涨幅最少20%-30%,已有业内发出不容乐观的预测:此次家电产品涨价周期至少半年以上,短期内很难回落。
对于涨价,当前很多家电企业的主要纠结在于:这一轮因为主要原材料的暴涨,引发的经营成本压力,到底是长期局面,还是短期局面?
如果是短期行为,一些大中型家电们可能还可以扛一下,不选择传递到下游商家的供货价,因为保持经营稳定很重要;如果是长期行为,所有厂家都需未雨绸缪,考虑怎么更合理地上调供货价,避免引发市场不必要波动。
厂家“善意”提醒商家,可适当“提前囤货”
近段时间以来,不少家电大企业的分公司,开始陆续向商家发出即将上调供货价的通知,其中还颇为“善意”地提醒家电商家可赶在价格全面上调前,进行适当的备货和吃货,通过“提前囤货”锁定利润。一些彩电经销商就抱怨,说蛮好9月份就囤货,现在就算不卖也有10%-15%的增值。
但也有经销商对囤货的做法首鼠两端,因为家电囤货本身很危险,他们认为这一轮涉及所有家电企业的主要原材料价格上涨背后,并不是真正的行业反弹,而是存在两个方面原因:
一个是资本性的投机性炒作,从股市、房市到如今的期货市场,投机性背后就是暴涨暴跌;另一个则是部分上游供应商借产业结构调整限产,人为制造产能供应紧张的局面,造成下游供应紧张局面。
涨价,对市场商家、用户都不负责任,反而会让企业接下来陷入经营失信的泥潭之中;不涨价,对于股东、投资者们又不负责,毕竟原材料上涨的真实困局摆在那里,下游不涨吞噬的就是企业利润。破解之道到底在哪里?
市场加速洗牌,刚需可以及时出手
此外,这次家电逆市涨价将开启新一轮的市场洗牌,一些附加值低、没有核心技术、抗风险能力差的生产企业将被淘汰出局,家电经销商应注意合作风险。
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对于此次涨价消费者也不必过于恐慌。因为价格浮动需要一个周期才能在终端市场体现,而且目前渠道存货依然是早期低位价格采购,市场销售又低迷,商家也不敢贸然涨价,因此如有家电购买刚需的消费者,如年前结婚的消费者当前可以下手。但是当这些低价存货出清后,商家有可能为避免亏损,不得不涨价,到时候消费者再买家电,就只能为高价买单了。
“本文由新材料在线®平台入驻企业号天天报提供,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网站及新材料在线®立场,本站不对文章内容真实性、准确性等负责,尤其不对文中产品有关功能性、效果等提供担保。本站提醒读者,文章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本站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